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
昨日三大指数低开低走,尾盘集体下跌1%左右。其中,避险资金纷纷涌入红利板块,银行板块逆势上涨,航运股低迷,多只龙头股跌超5%。在市场调整中,资金借道沪深300ETF等大盘宽基ETF,单日净流入近74亿元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近期沪指跌破3000点,资金借道股票ETF工具“越跌越买,大跌大买”,近四个交易日中,资金借道股票ETF已经狂买303.5亿元,市场龙头产品——沪深300ETF,产品规模近期再创新高。
昨日股票ETF净流入74亿元
龙头ETF近期规模再创新高
Wind数据显示,截至7月8日,全市场905只股票ETF(含跨境ETF)总规模达到2.11万亿元。
在昨日股市震荡调整中,资金借道股票ETF“越跌越买”,当日基金份额增加49.69亿份,按照区间成交均价测算,净流入资金约为73.82亿元。细分品类中,宽基ETF净流入居前,达54.49亿元;跨境ETF净流入居前,达9.93亿元。
从资金流向看,沪深300指数依然是市场调整中最受资金青睐的大盘宽基指数。
7月8日,易方达、华泰柏瑞、华夏、嘉实旗下的沪深300ETF产品,均跻身全市场资金净流入前五强。
其中,易方达基金旗下沪深300ETF易方达,华泰柏瑞基金旗下沪深300ETF单日净流入均接近15亿元,位居全市场前两位。在近期资金的涌入下,两只产品规模分别达到1428亿元、2152亿元,近期规模双双刷下历史新高。
谈及上述现象,一位股票ETF基金经理表示,一是今年中央汇金等“国家队”出手增持,为沪深300ETF为代表的宽基ETF规模大增有积极作用,带动了资金的“抄底”热情;二是近期沪指再度考验3000点下方,估值吸引力提升;三是股票ETF产品具有“越跌越买、越涨越卖”的交易特点,市场低位自然会吸引各路资金的“抄底”。
公开信息也显示,今年2月,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曾发布公告表示,充分认可当前A股市场配置价值,已于近日扩大ETF增持范围,并将持续加大增持力度、扩大增持规模,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。而公募基金2024年一季报也披露,中央汇金大手笔买入包括沪深300ETF、上证50ETF等在内的多只宽基ETF,合计金额超3100亿元。
除了沪深300ETF外,上证50ETF、中证500ETF、科创板50ETF等大盘宽基指数产品,都在股市调整中出现净流入,展现了资金“越跌越买、大跌大买”的交易特点。
展望后市投资机会,国泰基金表示,短期来看,预计市场有望在低位阶段性企稳或小幅反弹。长期来看,下半年宏观环境会更为复杂。该机构建议主要仓位继续偏向大盘价值,科技主题为战术性机会。
另外,纳指100ETF、纳斯达克指数ETF、美国50ETF等投向海外市场的QDII指数产品,昨日也获得1亿元以上的净买入,受到资金的青睐。
行业或主题ETF中,昨日科创芯片ETF、证券ETF等受到资金追逐,资金净流入相对靠前。
在市场震荡之下,头部基金公司旗下ETF整体获得市场青睐,净流入步伐持续。
数据显示,7月8日,易方达旗下ETF合计获得19.51亿元的净流入,其中“大块头”沪深300ETF易方达当日获得净流入14.79亿元,该ETF规模达1427.51亿元。此外,科创板50ETF、上证50ETF易方达当日净流入也分别达到2.2亿元、1.27亿元。
华夏基金ETF中,昨日沪深300ETF华夏获8.09亿元资金净流入,规模达1010.08亿元。上证50ETF获4.85亿元资金净流入,规模达1098.32亿元。恒生ETF获0.37亿元资金净流入,规模达38.99亿元。
部分红利ETF“落袋为安”
从资金净流出角度,昨日中证1000ETF净流出居前,华夏、南方、广发、富国基金旗下中证1000ETF,合计净流出超5亿元,是昨日资金净流出的主要方向之一。
今年的次新基金——中证A50ETF基金,也在昨日市场调整中净流出超2亿元,位居市场前列。
策略基金中,红利ETF出现高位盘整,部分资金选择了“落袋为安”。截至7月8日,今年以来该产品已经斩获14.7%的正回报,受到了各路资金的青睐。
谈及红利策略ETF的投资价值,沪上一家基金公司表示,展望后市,国内经济基本面复苏较缓,美国大选的不确定性压制股市风险偏好,短期内市场走势仍不明朗的状态下,红利基金凭借其高股息和低估值特性有望获得更多资金关注,尤其在利率持续下行背景下,高股息策略的配置价值愈发突出。
行业或主题ETF中,芯片ETF、房地产ETF、新能源车ETF、家电ETF等,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净流出,但净流出体量都不足1亿元。相对产品规模,资金的净流出情况都在正常范围。
虽然部分行业出现资金流出,但多数机构依然看好行业的投资机会。
谈及芯片行业的投资机会,国泰基金表示,随着全球市场供给端减产力度加大,以及需求继续缓慢复苏,半导体芯片周期有望逐步走出底部,可以关注芯片类指数的投资机会。
华安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则看好新能源方向,该机构认为,受益于电力改革深化和“以旧换新”政策加速落地,电力设备新能源投资机会或进一步显现。当前,市场在缩量调整中逐步积蓄动能,后续更明确的基本面改善信号或将支撑市场。
编辑:舰长??
审核:陈墨??
版权声明
《中国基金报》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,未经授权禁止转载,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。
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:于先生(电话:0755-8246867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