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:400-1644-678 网址:www.00695.com
媒体新闻

管理规模猛增超500亿,这类基金经理迎来“高光时刻”

2025/4/18 7:31:00

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

指数基金蓬勃发展,基金经理密集上岗!

近日,南方、国泰等多家公募旗下多只指数产品增聘基金经理。虽然多是刚走上基金经理岗位的“新人”,但纷纷被所在公司“委以重任”,有基金经理一次性接管13只指数基金,管理规模在一天内从6亿元增长到600亿元。

分析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称,这是指数基金蓬勃发展下出现的必然现象,指数基金经理的人数未来会持续增加。有别于主动管理基金经理,他们的成长路径大多有着明显的“指数”痕迹,工作内容还包括路演和直播等营销宣传工作,以获得投资者和渠道认可,这对指数基金经理提出更高要求。

“新人”出任指数基金经理

南方基金4月中旬公告称,南方标普500ETF增聘王鑫为新任基金经理,南方上证科创板新材料ETF增聘高兴坤为新任基金经理。公开信息显示,王鑫和高兴坤均于2018年进入南方基金,本次增聘是他们首次以基金经理身份管理公募基金产品。王鑫曾于2024年5月31日至2025年4月11日任基金经理助理,高兴坤曾于2022年12月至本次出任基金经理前,先后担任过南方上证科创板新材料ETF、南方中证科创创业50ETF、南方中证2000ETF等指数产品的基金经理助理。

此外在4月12日,国泰基金旗下的国泰中证2000ETF和国泰上证科创板综合ETF公告增聘刘昉元为基金经理。和上述两位“新人”一样,这是刘昉元首次担任基金经理,2022年7月加入国泰基金以来历任量化研究员、基金经理助理。

另外券商中国记者还观察到,一些基金经理在2024年底时开始管理指数基金,但也是在近期才开始“委以重任”,管理基金的数量和规模迅速增加。最为明显的是易方达基金的刘依姗。

刘依姗于2023年3月加入易方达基金,2024年11月底接管易方达日经225ETF。根据易方达基金4月11日公告,刘依姗被增聘为规模达360多亿元的易方达中概互联50ETF的基金经理,同时还出任易方达恒生国企ETF、易方达标普500指数基金等其他12只基金(不同份额分开统计,下同)的基金经理。至此,刘依姗管理的基金数量从1只增加到了14只,管理规模从6亿元增长到了600亿元。

此外,于4月中旬出任招商中证云计算与大数据主题ETF联接基金基金经理的房俊一,于2024年8月加入招商基金,并在2024年10月开始管理指数基金,但他目前管理的近20只指数基金中,有相当部分是在今年3月后陆续接管的,包括招商上证科创板综合ETF、招商中证科创创业50ETF等产品。

另外,国泰基金的朱碧莹于2024年11月出任两只ETF联接基金的基金经理,但她目前管理的约27只基金中,有17只于今年4月上旬才开始接管的,包括这17只基金在内,朱碧莹2025年以来接管的指数基金为23只。

指数基金也有“灵魂人物”

不难发现,上述指数基金经理被“委以重任”,基本是2025年以来(特别是4月以来)出现的现象。他们中有不少人(比如高兴坤和王鑫),也是全市场范围内近期走上基金经理岗位的“新人”。

“这是指数基金蓬勃发展下出现的必然现象。”沪上一家公募的内部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分析称,基金经理和基金产品两者可谓是“一体两面”。在中证A500、科创50、自由现金流等指数产品密集发行下,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以来指数基金持续成为各大基金公司产品线布局重点。在这些基金持续布局下,会看到“新人”基金经理持续上岗。可以预期的是,指数基金经理群体未来会持续增加。

北方一家公募市场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,指数基金经理此前关注度并不高,但指数基金在国内发展已有20多年历史,这个领域实际上也沉淀出了不少优秀基金经理。可以说,指数基金能持续发展的基金公司,大多都有着一位长期聚焦指数投资的灵魂人物。“前几年基金业大发展主要是主动权益基金的‘戏码’,但依然有一批人长期坚守在指数赛道里。只要说起中国公募的指数基金发展历史,他们是绕不开的人物。”

比如,富国基金现任副总经理李笑薇,是一位有着22年证券从业年限的指数投资老将。她于2009年6月加入富国基金,并于当年开始管理指数基金,至今仍在投资一线,是富国基金资深定量基金经理,管理富国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等产品的时间超过15年。华泰柏瑞基金副总经理、指数投资部总监柳军,从2004年就加入华泰柏瑞基金,同样是一位从业时间超20年的老将。目前,柳军的管理规模超过4000亿元,占据了华泰柏瑞基金6000多亿元管理规模的三分之二,其中包括规模一度超过4000亿元的华泰柏瑞沪深300ETF。

而在最近几年里,市场知名度最高的指数基金经理,要数招商基金的侯昊。侯昊2009年加入招商基金,现任指数产品管理事业部专业总监。他管理的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基金,在此前的白酒消费行情中备受关注,被投资者称为“侯哥”“大师兄”。

营销和投研“两手抓”

和主动权益基金经理有所不同,指数基金经理的成长路径大多有着明显的“指数”痕迹。比如,于今年3月底出任华安中证沪港深科技100ETF等9只产品基金经理的王超,于2014年以应届毕业生身份加入华安基金,历任基金运营部基金会计,指数与量化投资部研究员、基金经理助理。此外,房俊一在加入招商基金之前,曾于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在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工作,任研究开发部研究员。

此外,指数基金经理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有别于主动权益基金经理。华南一家头部公募内部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,指数基金是高同质化的产品,基金经理的工作重点是控制好跟踪误差。此外,由于指数基金规模容量较大,基金经理的另一工作内容是配合基金公司开展机构路演、直播,通过这些方式来吸引申购资金。

此前有基金公司向券商中国记者透露,去年他所在公司的ETF相关路演超过1000场,基金经理重点参与其中。此外,一位ETF基金经理也对券商中国记者说道,相较于主动管理产品,被动产品的管理工作在营销支持方面会多一些,包括路演等。“我们会尽可能配合客户时间,因此平时出差会比较多,此外还要参与产品开发。”

另有业内人士表示,指数基金经理相当程度上是带有营销属性的工作,特别是在市场行情波动大的时候,要通过多渠道与投资者互动。由于基金当天净值要在晚上八九点之后才更新,一些指数基金经理直播会安排在晚上7点之后,一两场直播下来后基本已接近夜里12点了。“指数基金经理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业绩上,而是客户资源和渠道认可度。这不仅需要投研能力,还需要营销能力,对指数基金经理提出更高要求。”

责编:战术恒

排版:汪云鹏

校对:李凌锋
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755-83514034

邮箱:bwb@stcn.com

?????